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徐悲鸿 齐白石 张大千的锵锵三人行

2021-10-22 09:29 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作者:剀弟 阅读

《奔马》 徐悲鸿

《奔马》 徐悲鸿

《蜀葵蛙》 徐悲鸿与齐白石合作

《蜀葵蛙》 徐悲鸿与齐白石合作

《荷虾图》 齐白石与张大千合作

《荷虾图》 齐白石与张大千合作

徐悲鸿与齐白石

徐悲鸿与齐白石

◎剀弟

以徐悲鸿和齐白石、张大千的友谊作为内在线索,三人的画作为串联,展览“往来千载——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希望通过绘画之间的对话,让观众看到这三位大家不同以往的作品和性格,以及从他们三人友谊展开的对中国绘画的探索。

上海这个秋天,一众展览主题均为西方艺术和当代艺术,“往来千载——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以不同的内容降临上海震旦博物馆。展览首次在沪齐聚了三位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作品,展出了三位艺术家60余件真迹。

徐悲鸿、齐白石和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三个人物,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其实是互相支持的好朋友,以“道友”相称。此次展览的亮点就是通过大量互相有关联的作品的并置,点出三人的关系和情谊,也可以看出三人的风格明显异同。

这其中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说为了庆祝齐白石78岁得子,徐悲鸿送给齐白石《奔马》,是他唯一点出性别的“马作”。展览中也有一封齐白石给徐悲鸿的信,讨论猫如何着色,以及不同花色的猫性别不同。徐悲鸿因为想念张大千而画荷花《夏荷怀大千》,他也画了一幅《背面猫》,一大一小两只猫分别寓意齐白石和自己,空中远处的蝴蝶则是他们的友人张大千。

1928年徐悲鸿分别与张大千和齐白石相识,他赞誉“张大千先生之山水,不愧元明高手……”而“齐白石翁之写虾、蟹、蝼蝈及棕树芭蕉至美,已可千古”。徐悲鸿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后,“三顾茅庐”聘请齐白石来任教,坚持“推广新的以写生为基础的训练”,教学改革失败离任后,齐白石也不再去学校教书,可见两人志向相同。徐悲鸿与张大千也合作过一幅《杜甫诗意图》,各自以古树、柴门为画,徐悲鸿画的古树苍劲有力,张大千画的茅舍洒脱古朴,两人借山水抒情,也借山水画表达抱负。

他们三人均将自己喜欢的水果入画,张大千画柿子,齐白石画葡萄,徐悲鸿画枇杷,这些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现实之物入题,背后正是自由不受约束的自然精神。

在展览中还能看到很多蕴藏三人交往故事的画作,这些作品均是来自徐悲鸿纪念馆和徐悲鸿美术馆的藏品。从严肃的代表作开始,到轻松的生肖和动物结尾,中间还有一段三人交往为主题的视频以及齐白石老人在北京故居居所的模拟动画。展览以精妙的布展设计,带大家一步步走进三人共同的绘画世界。策展人徐骥是艺术家,也是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和徐悲鸿之孙,开幕当天,我们跟这位策展人聊了聊三位艺术家的交往和关于传统艺术的看法。

对话人:徐骥,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徐悲鸿之孙

北青艺评:三位艺术大家一起做展览是第一次吗?展览最初的契机是什么?

徐骥: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开馆之时做过“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研究展,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馆也做过一次抗战时期三位艺术家的故事的展览,但是在上海是首次三位艺术家一起展出,而且从作品数量到故事性和艺术性都是前两个展览不可比的。

它的契机基于徐悲鸿纪念馆的收藏,除了徐悲鸿的作品外,齐白石和张大千的作品大部分是徐悲鸿生前购藏的,是他根据他的艺术观认为的最好的张大千和齐白石的作品。还有一部分是他们互赠的作品,以及他们合作的作品,都是这次展览的亮点。

在上海展览也是有一份奇特的渊源,徐悲鸿当年在上海报考震旦学院预科班攻读法语,105年后,他的展览又回到震旦博物馆举办。

徐悲鸿在1933年从上海启程到欧洲做了中国绘画的巡展,其中就带了齐白石的《棕树》和张大千的《金荷》,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都参加了上面的欧洲巡展,它们去到欧洲,历经近百年,又回到上海进行展览,“往来千载”也包含历史的反复传承之意。

北青艺评:展陈设计和作品编排有什么特别之处?

徐骥:我是从艺术家的角度给艺术家做展览,不是过于偏重研究性和学术性,而是更多偏重艺术家内心的文化碰撞。

展览主线以徐悲鸿为主,围绕他的收藏和他跟另外两个人的交往。展览内容有六个章节,“开篇序曲”通过三位艺术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以及张大千的《黄山》,先吸引观众进入展览的氛围;“艺道双楫”则是徐悲鸿与张大千、齐白石三人交往之下的合作作品,包括徐悲鸿与齐白石合作的《蜀葵虾》和《蜀葵蛙》、齐白石和张大千合作的两幅《荷虾图》等;“道法自然”则呈现了三位艺术家共同以自然为师追求中国画改革的道路,可以看到三位分别以动物、植物、自然为题的创作;“春华秋实”齐聚了秋天描绘花果果实的创作;“妙造千奇”揭示三人画作的生活趣味,虽然主题相关,但是风格意趣明显不同;“生生不息”则展出了徐悲鸿在南洋创作的最早的一套十二生肖绘画,与他大部分作品不同,充满了民俗趣味性,从严肃到轻松,让大家记住这次展览。

北青艺评:徐悲鸿和齐白石的关系堪称一段艺术史上的佳话,某种角度上甚至是生死相托,这种友谊很让人感动。

徐骥:他们应该是最好的朋友了,徐悲鸿和齐白石是忘年交,齐白石专门给徐悲鸿刻了一个印章“知己有恩”,并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齐白石最早到北京的时候是陈师曾先生推广他,陈师曾去世后,就是徐悲鸿。

1928年,徐悲鸿把齐白石请到课堂上作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给学生们做示范,齐白石当时被称为绘画匠人,也就是以绘画谋生的画匠。虽然徐悲鸿的改革失败了,但这是第一次尝试将民间艺术家以教授的身份推广到课堂教学当中,齐白石一生都是特别感激徐悲鸿的。

徐悲鸿对齐白石生活的照顾、对他作品的推广,可谓尽心尽力,比如帮他出版了第一本画集。齐白石先生岁数大了,可能觉得时间不多了,当时还想把孩子托付给徐悲鸿,但没想到徐悲鸿走在了他的前面。通过这个故事就知道,他们就跟一家人一样,是比亲兄弟还要亲的忘年交。

这种友谊是建立在一致的道路的决心上,两个人都想要改革中国画的颓势,在道路选择上非常志同道合,所以经常以道兄相称。

他们两个人首先都是画生活,徐悲鸿早期画动物,后面也画人物,画底层人民,画身边发生的故事。齐白石先生也是一样,比如画河虾、画鱼鸭、画菜市场的菜、果蔬和小虫,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他们在志趣上是一致的。

北青艺评:徐悲鸿跟张大千的交往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徐骥:1928年徐悲鸿在南京先认识的张大千,同年年底在北平认识的齐白石,认识的时间点都是1928年,所以我们也在展览中做了一个年表,以1928年作为起点,以1953年徐悲鸿去世作为终点。

北青艺评:能否分享一些这三位艺术大家的互相影响,以及交往的细节?

徐骥:他们的互相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他们的道路是一样的,他们都非常尊重传统。

徐悲鸿跟另外两位不同的是他去欧洲学习了八年,学到了欧洲传统学院派的解剖、光影、素描、结构、人体,深入了解后再回到国内进行绘画改革。而在去欧洲之前,徐悲鸿已经有非常扎实的功底,他的功底来自传统,来自父亲的教诲,他有了这个基本功后才知道去欧洲选择什么更适合自己、更适合中国的道路。

徐悲鸿回国之后也是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国传统,中国传统作为他的整个绘画道路的精髓,与齐白石和张大千先生都是一样的,齐白石学徐渭、学八大,张大千超越元明直接到了唐宋,虽然他们选择的风格和参照物不一样,但是核心还都是中国传统。

在某些画的局部或是用笔上,他们有选择性地互相学习。

比如展览中有两幅《荷虾图》,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1947年张大千与谢稚柳一同来拜访徐悲鸿。大千先生来的机会不多,徐悲鸿就借机把白石老人也邀到家里来聚会聊天,晚饭用毕,大家给徐悲鸿补《八十七神仙卷》,这是他的一张国宝级收藏。白石先生为这张画写了“齐皇八十八岁题八十七神仙卷”,后面张大千、谢稚柳为了这幅画题了跋,这之后徐悲鸿邀请了张大千和齐白石合作了《荷虾图》。

我们展出的不光是两幅画,他们背后是有很多联系的,可以看到很多他们的故事和交往,所以这些画是一种对话。

北青艺评:展览中三位创作的异同您能做一下点评吗?

徐骥:他们作品材质相同,都是国画作品。我们知道徐悲鸿是全才,油画水彩素描都可以画,但这次完全以徐悲鸿的水墨画来作为主导,这样才能同期与大千白石对话。

他们三位的作品里最后都能看到中国的写意精神、文人精神,三人最后以道兄相称,天地相融,道法自然,他们画的都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不同点在于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绘画语言和语境。徐悲鸿绘画里带有西方的透视和光影,而在他的油画中有中国画的写意,也有中国水墨的语言;齐白石更多画生活中的题材,笔墨自由;张大千更洒脱,用笔豪放。

三位艺术家还是很自然地按照自己的本性发展,没有受到所谓院体画、学院派的影响,真的是各成一派,各攀高峰。

北青艺评:他们三位都对中国美术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各自的角色是什么?给今天哪些启发?

徐骥:徐悲鸿除了创作,最大的贡献在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当时中国都是师傅带徒弟这种私塾教育,徐悲鸿创办了中央大学艺术系,创办中央美术学院,他开始一个转型,让更多的学生到学院里受到科学的、严谨的、普及的美术教育。他是对中国美术的改革最具有贡献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从观察生活入手,抛弃了当时只画山水的“四王”这种比较颓势的中国绘画,他画得更多的是真山真水,真的鱼虾、螃蟹、风景山水,有人觉得他画得幼稚,但是我觉得他画的是心中的美好世界。

张大千先生视野开阔,还去了法国跟毕加索交往,是中国文化的推广者。

北青艺评:我们对徐悲鸿的印象是他画的奔马,徐悲鸿为什么喜欢画马?

徐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一开始马是他创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来看这个展览就会发现,他对马之外其他鱼鸭、山水、植物、人物等都是非常擅长和熟练掌握的,只不过就是马画得更快。而且马象征中国的龙马精神,更能够鼓舞人,所以需要以马作为自己的一种符号,更好推广,也更好送给自己的朋友以及志同道合之人。徐悲鸿也擅长画狮、老虎,你如果来看这个展览,看到他画12生肖,就知道他是非常广泛、多才多艺的一位艺术家。

未来我做展览的一个理念,就是让大家知道一个不一样的徐悲鸿,脱离“这是一个画马的艺术家”的标签。自己的创作和展览都要有突破,对徐悲鸿的认知也要有突破。

北青艺评:上世纪80年代艺评人李小山曾说: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又过去了40年,您认为今天的中国画是一种什么状态?

徐骥:中国画没落了吗?我觉得中国画依然在蓬勃地发展,而且有这么多新兴的水墨画家出现,他们有自己的笔墨语言,又很与时俱进,能走出去得到很多西方的认可。如果中国水墨画没落,毕加索为什么会一直赞赏张大千和齐白石?

北青艺评:我们当代人该如何面对传统?

徐骥:尊重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自己的追求和喜好选取适合自己的给养,然后在开拓和创新中走出自己的道路,这样就可以了。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