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舒婷: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

2012-12-04 11:09 来源:海南日报 阅读

舒婷记录海南美景

舒婷记录海南美景。李幸璜 摄

  文\特约撰稿 夏奇葩

  舒婷,朦胧诗主要代表诗人之一。曾获首届中国新诗优秀诗集奖、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新时期首届女性文学奖等数十个奖项。主要作品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另一种演奏风格》等,另有《舒婷文集》三卷本。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国文字,境外出版个人诗歌专集译本9种。2012两岸诗会桂冠人物奖得主。

  在一次诗歌讨论会上,

  我曾痛哭着跑出去

  一个作家的写作和他成长的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舒婷来自美丽的小岛鼓浪屿,但却经历了一段艰辛的青春时光。“我在填履历表时,只能填到初中,上初二时‘文革’就开始了。”到山区插队时的舒婷将诗歌当成自己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她写的很多诗都被当地传唱。回城后,她做过建筑工人、纺织工人,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每天焊灯泡的工人舒婷,手上被锡水烫得都是泡。1976年,诗人北岛写信给她,建议把《橡树》改为《致橡树》,并在1978年把这首诗发在了《今天》的创刊号上。《致橡树》迅速赢得读者,也使得舒婷成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当时正值“文革”刚刚结束,中国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文坛还存在“假大空”的风气,诗歌还停留在歌颂式、口号式的审美水准上,有很多人写文章甚至画漫画批评、抵触“朦胧诗”。1980年,在福建省的一次诗歌讨论会上,“我当场就痛哭着跑了出去,我没法和他们说诗。我只想关在家里写自己的东西,任何量级的桂冠对我来说都太沉重了。”“朦胧诗人”成为舒婷的一种负担,至今她从不接受采访,也不到大学演讲。

  今天再回头看朦胧诗,舒婷认为虽然上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的诗人各有各的风格,但他们对时代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是对从前诗风的创新,即使现在看来有缺陷,但当时确实给了人们很大的震动。

  大家都说我是诗人,

  没人认为我是散文家

  舒婷回忆起成名作《致橡树》时,“我并不觉得它有多好,以至于有一段我非常排斥它,也不愿意在公众场合朗诵它,可它后来还是进入了大学课本、高中课本,也许有一天它会进入小学课本。”“我遇到的深刻的评论家太晚了,当时能读到的书也太有限,写诗是靠自己的自觉,在有限的营养上种出来的植物肯定不是最漂亮的。”

  写诗歌、散文至今已有30多年的舒婷,自认写诗时在语言上有“洁癖”,追求字词通俗唯美,每次写诗就像被“凌迟”一样,以至一年也不过10首,写《会唱歌的鸢尾花》那个月瘦了5公斤。但写散文语言上就放松多了,就像平和的散步,让人很舒服,散文集《真水无香》就这样写了5年。至今出了10本散文书,“但大家都说我是诗人,没人认为我是散文家。”

  说到诗坛现状,舒婷说:“我并不认为诗坛不景气,诗歌永远是年轻人的事业,只要有年轻人在,诗歌就永远有它的作者和读者。当然它不可能和上世纪80年代来比,不会再有那么多人读诗写诗了,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永远不要担心。有很多年轻人的诗让我感到望尘莫及,但如果你们写得不比我好,那我们还有什么意义,超越是诗歌传承的重要原因。”

  我不会上网,也不开博客

  隐居在小岛上的舒婷,生活中是一个非常爱美的女人,喜欢漂亮衣服,热爱美好生活,但她自认是一个“迷路大王”,也没有数字概念,上了3位数就搞不清了,但她很幽默地强调:“这不意味着你们以后谁当了主编就不发稿费给我啊。”

  从1996年就用电脑写作的舒婷至今不会上网、不开博客,腾讯给她打电话,舒婷说:“我没有一个叫腾讯的朋友啊。”收发邮件还是上海作家陈村教会她的,但到现在也仅限于会用“答复”和“发送”两个键。

  舒婷认为,她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出国定居,“也许对我个人来讲是一种拯救,我不能生活在一个没有自己家乡语言,甚至不能吃到中国饭的地方。”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