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路遥与延安大学的那些事儿:他当年是怎么上的延大?

2019-12-03 09:39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1988年7月,在延安大学五十周年校庆之际,路遥题词祝贺,显现了他对母校的深情厚谊。

路遥与延安大学的那些事儿

11月30日,纪念路遥诞辰70周年暨《路遥与延安大学》首发座谈会在延安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延安、榆林等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路遥大学时期的同学,以及延安大学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会。

延安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昌介绍了编辑出版《路遥与延安大学》一书的基本情况。据了解,《路遥与延安大学》由新华出版社于今年11月正式出版,该书通过“路遥的大学时代”“路遥:一个点燃精神之火的人”“研究路遥是对路遥最好的纪念”三辑,全面详细记录了路遥与延安大学的点点滴滴。

陕西省作家协会在贺信中称,《路遥与延安大学》一书,全面准确地诠释了路遥与延安大学深刻的关联度。本次“路遥诞辰七十周年纪念暨《路遥与延安大学》首发座谈会”的举行,对于回顾路遥的文学创作道路、探讨其创作成就、总结研究其创作经验、传承和弘扬路遥文学精神,推动文学陕军再进军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意义。

路遥是延安大学的杰出校友,是1973年进校的中文系学生。然而,长期以来,路遥的大学时代鲜有人提及,路遥当年在未报考延安大学的情况下是如何被录取的?路遥不承认自己是延大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

“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对路遥不公正。”在座谈会上,与路遥亦师亦友,年逾八旬的申沛昌一一进行了详细回忆。

路遥当年是怎么上的延大?

申沛昌说,路遥的上学有点不同寻常,甚至带有传奇色彩。

据王刚编著的《路遥年谱》记载,当年路遥报考大学的志愿一栏里,只写了三所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西北大学中文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志愿一栏里根本就没有申报延安大学中文系。既然没有申报志愿,那路遥又是如何上的延安大学?

“北京和西安的两所高校由于路遥‘文革’时担任过县上群众组织的活动,没有录取。这在当时的政治生态环境下是可以理解的,后来路遥上大学的问题就转到了延大。”

申沛昌当时负责中文系招生工作。他表示,当时延大如果不录取路遥有两条理由:一是北京、西安的高校都不录取,延大不录取,无可非议;二是高校录取新生有一条“潜规则”,即考生凡不报考本校者,就视为不尊重本校,不愿上你这所学校。所以,不予录取也属正常。

但当时要录取路遥上延大也有两条理由:一是路遥上学前,延大中文系的部分师生,曾到延川县同《山花》编辑部的同志举行过座谈会,了解到路遥有一定的文学才华,中文系就是要招收和培养那些热爱文学又有一定才华的青年入学深造;二是延川当时的县委书记亲自到延大推荐。因此,延大最后还是担着一点风险,录取路遥入学。

按照路遥自己的话说,“是延大收留了我。”已故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负责人何西来曾写文章说:如果延大不给路遥提供一个接受科班高等教育的机会,“路遥的人生将是别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路遥在延大中文系三年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申沛昌说。

路遥曾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提到,在大学里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所以,上延大学习是路遥人生和登上文学巅峰的重要转折点、关键期和里程碑。

路遥不承认自己是延大学生?

可以说,从路遥进入延安大学学习、文学创作到去世,甚至路遥身后的一些重大活动,申沛昌都是亲历者。然而,却有传言称路遥不承认自己是延大人,有人还将这些“流言”说到了申沛昌跟前。

“正好1988年,延大要举行50周年校庆活动,我和路遥在延安宾馆交谈时,直言不讳地问了这个问题,他也坦率直言,做了反驳。”申沛昌回忆,后来他邀路遥为母校题词,路遥爽快答应,并题写了“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言犹未尽,表达了他对母校的深情厚谊。

路遥未毕业被分配工作?

路遥毕业时,申沛昌已是中文系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

他回忆,路遥上学期间,有偏科问题。路遥重点关注的是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名著,对古典文学、古代汉语不那么热心,时有请假缺课现象。后经沟通,说明情况,老师们都表示理解,采取了宽容开明的态度,准其顺利毕业。

对于“路遥分配工作是通过旁门左道得来的”传言,申沛昌表示,当时,《陕西文艺》编辑部派人来延大找到当时的校党委书记,希望把路遥分配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工作。理由一是路遥曾被借调到该杂志做见习编辑,表现很好;二是路遥不仅有文学才华和较好的基础,而且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当年,27岁的路遥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专业的文学殿堂。

去世前3个月 重病在身为何还要回延安?

1992年8月,路遥已重病在身,为什么还要回到延安?其实,路遥此次重病回延安,目的不是看病,而是要给已经编辑好的《路遥文集》筹款。

关于此事,路遥的同班同学高其国在回忆文章《延大为路遥筹款出书》一文中进行了阐明。

高其国称,当时《路遥文集》因征订数不够出版社的要求,需要再支付5万元印刷费。当时的5万元不是小数目,路遥和高其国两人都想到了母校延大,想到了申沛昌校长。当年8月6日,两人赶往延安,目的是为了筹款出书,没想到一到延安路遥就病倒了。

高其国回忆,路遥当时卧病在床,自己受托去找申沛昌老师,但不巧他当时在国外。电话了解到此事后,申老师嘱托让路遥不要着急,先好好看病,一切等他回来再说。申沛昌从国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会议,提议从学校的图书购置费中拿出5万元帮助路遥出书,与会领导一致同意。

1992年11月17日,42岁的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1995年,在众亲友提议下,路遥的遗体迁回延安,安葬在延大的后山上,为了纪念,将无名的后山正式命名为文汇山。

1983年11月3日,路遥曾在给申沛昌写的信中说:“世界广大,但知音不多。学校三年,我们虽然是师生关系,但精神上一直是朋友。”并说申沛昌是他“生活中少数几个深刻在心上的人”。

申沛昌说:“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既是路遥一生的真实写照,又是路遥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路遥的座右铭。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贫穷而富有,平凡而伟大。 华商报记者 贺秋平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