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格非:二三十年后文学的位置将变清晰(2)

2014-04-15 09:54 来源:成都日报 阅读

  作家不能把自己架起来

  格非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他在给自己作的小传里曾写道:“小说写作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给我带来了一个独来独往的自由空间,并给我从现实及记忆中获得某种难以言传的经验提供。”而在最近一次接受冯唐的采访中,格非说他开始写作的初衷是为了赢得尊重——“当时比较寂寞,也不会和人打交道,自己还比较拧。想赢得尊重,但没有任何实力,别人怎么尊重你?很多场合就会受到冷落,遭遇多次后,就会有愤怒在心里发酵,这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写作是一种释放。”

  很快,格非推出了《迷舟》《褐色鸟群》等小说,一举成名。这两部小说,《迷舟》以“叙述空缺”而闻名于先锋作家之中。《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但在此之后,格非遭遇了非常严重的精神危机,他说,“从1994年到2003年,我什么都不写。我不知道究竟该干什么,写给谁看,有谁来看。既然有很多作家在写,自己就不要再丢人现眼,算了吧。”

  格非真的什么都没写,这些日子,他教书、读书、带孩子,日子简单,也似乎宁静,而他在十年后重新动笔,可以看出他没有一刻停止过思考和求索,他说,终于想清楚了一些问题。有意思的是,这个先锋作家最终还是在古代典籍的阅读中找到答案。黄宗羲在明亡后还要做学问,因为他说三百年后还会有圣人出现,他还要提供自己的智慧,可以等待后人发掘。格非说,我也一样,不需要在乎一些东西——名声有多大,是不是适合这个时代,都没有关系,假如提供了一流文本,对未来的影响谁都不能抹杀。

  重新开始写作的格非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写作的自由心态。

  格非:我有个优势,一直把自己看成个普通人。很多人早就把自己架起来了。一个小说家要觉得自己是大师了,也基本就完了。一定要有普通人的感情,这才会了解别人的感情,你作为一个成功者,就根本不能理解别人,你只能了解一个虚幻的人,这个毫无价值。

  写作是可以训练的吗

  格非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他说自己的主业一定是教师,因为清华管理跟中学差不多,校长会站在门口,教师是不可以迟到的。他很骄傲的是,从担任教师到今天,没有一天迟到。作为教师,要回答学生问题,一星期有一天你得在办公室。格非说他写第一篇作品开始都是业余的,从1985年到今年差不多30年,教书空闲写一点小说、散文。

  有人问格非,读书、写作是可以训练的吗?有同学还提到阅读《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等书的困难。格非说,阅读《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这样的作品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需要训练,读过30本以上的欧洲小说,或者说读过10本以上的法国小说,那么去读《追忆似水年华》会好很多,当然普鲁斯特影响的作家很多,可以了解脉络,这需要培养最基本的语言感觉,可以知道他和别的作品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第二个条件,文学也是要才华的,需要一定的理解力,有的天生不适合读文学作品,不是《追忆似水年华》读不懂,读《红楼梦》也读不懂。

  格非:原来以为任何一个人只要经过训练都可以读懂文学,但现在有点怀疑。我带过很多学生,吃过很多苦头,后来发现不是他不用功,也不是书读得太少,而是缺这根弦,没这个想象力。很多人问契科夫,我能不能当一个作家?契科夫说,很简单,没人知道你适不适合,唯一的办法是你试着写,你写满了30万字,你自己就能回答了,30万字写了还找不到感觉,那就别写了。还有一个,就是你喜不喜欢,如果能动不动被文字吸引,被敏感性的东西吸引,那你肯定是有才华的。

  澄怀观物,心净读书

  格非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话语,你会被那些专家学者吓到,但建议不要管这些,接受一个作品,首先心要安,这是最简单的,古人讲“澄怀观物”,心里有东西就看不到东西,就像你心里有事就吃不下东西,先把自己弄干净,再去读书。

  重新开始写作,格非经常被问到关于所谓文学的黄金时代的话题。格非说,很多人理解有史以来的文学,用的是现代文学的观念,即用近两百年的观念去看待所有的文学,包括古典文学。实际上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格非:文学的黄金年代两百年不到,就是从英国开始,大学设立文学系,大学作为文学重要的赞助商,有那么多学者去做高深的文学研究,这个历史其实很短。

  有了现代文学这样一个概念后,我们往往会用它去套以前的古典文学,这样会造成很大的误解,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说,过去李白、杜甫、李商隐,他们的很多作品根本不可能出版,写作这项事业无利可寻,也没有名声。杜甫写作时毫无影响,是后来被追认的。中国小说史大家更清楚了,通过抄本流传,我喜欢我就抄下来,刻印是不可能的。到了清朝中叶,中国没有一个小说家可以活着看到自己的小说出版。

  反过来问问,那时的作家为什么要写作呢?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几千年前存在的作家和诗人,我们会犯一个很大的错误。如果有一个新的眼光,看待人类发生发展以来文学的一个漫长变化,就很清楚了。

  现在并不是一个特别寂寞的时代,当下一个作家出一本书,卖5万册,很平常。现在很多人可以靠稿费维持生活,这样一个纯文学作家在英国法国根本不可能,除非写畅销书,他们都需要第二职业第三职业。我有一个很好的法国朋友,做梦都想变成中国人——他要打两份工,看到中国居然还有专业作家制度,感到不可思议。所以中国目前文学的状态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冷了许多,但从横向比较,从历史比较,你会发现还是过热。这个时代不会延续太久,未来二三十年它还会下降,还会呈现冷却的趋势。它会像在欧美国家一样,文学的位置非常清晰,但中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还做着非常大的梦,还希望一夜醒来书卖到一千万册,马上可以暴富。

  记者 孟蔚红 文/图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