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余华评传》作者:余华早期作品有冷冰冰的感受

2014-03-24 08:5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洪治纲 阅读

  余华一直在处理作家和现实的关系,这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呈现的状态有密切关联。早期,余华试图以一种很简单的方式介入现实,比如1987年之前他发表了十来个作品,那个时候他试图和现实建立关系,但是后来发现无法和现实建立关系。

  因此从1987年到1990年,他的整个创作体现出当时很多青年作家跟现实无法解决的一个关系。那个时代的先锋写作是跟现实背离的,他们的作品放到任何一个环境中都不会改变小说的本质,有点类似青年人不信任现实、永远面对天空的创作。这个阶段的创作比如《十八岁出门远行》,当时也有他一篇阐释创作理念的标志性的文章《虚伪的作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余华写了《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直到1995年左右创作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短篇小说,《蹦蹦跳跳的游戏》《黄昏里的男孩》《空中爆炸》《战栗》等等。就像一个渐渐成熟的人,余华开始直面现实,这个过程中很多主题是充满着抗争的,体现了成熟的人和社会抗争的复杂情绪和状态。

  到了新世纪,特别是《兄弟》《第七天》发表之后,余华的整个创作,无论人物设计,还是作家对社会的情绪,真正深度介入了现实,但是作家觉得反抗是无力的,作品体现出的是无奈、反讽、解构。《兄弟》中的李光头和《第七天》中的杨飞,都是一个解构者。杨飞始终从阴间不断往阳间走,通过阳间不断的回忆,两条铁轨不断向记忆深处延伸,互相交叉,不断返回现实,他要看什么?他其实要看现实的所谓的真相,很多新闻掩盖了的真相,只有在死者那里得到的一种真相。余华让富贵、许三观这些人试图反抗现实,多少年之后这个现实依然沉重摆在我们面前,而且越来越荒诞,他成为一个解构者、一个反讽者。

  30年的创作道路,余华从最早的面对天空、面对理想,到与现实正面碰撞试图反抗,再到近几年来一种无奈的解构,通过这些变化,我感到的是一个人逐渐走到一定年龄对现实的理解,也代表了我们某一代人对中国现实变化内心的一种强烈感受。

  余华作品还有一点令我为之迷恋,就是有一种很宽厚、温润的人性基调。虽然早期余华的作品给人冷冰冰的感受,有时候看到的是一个血管里流的都是冰碴的形象,但是从《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余华一旦让人物回到现实中,就会有很多温暖的地方。这是一个作家不可或缺的核心的东西。

  洪治纲

  (《余华评传》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