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余华:用不悲不喜冷淡笔调写下这荒唐的世界

2018-06-25 08:53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余华 阅读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永远无法绽放的鲜花,他们未曾拥有过美丽,就已经枯萎凋零,他们身上背负着苦难,他们的脚下踩着沉重。这些人看似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却离余华的书很近很近,他们带着不曾有过垂怜的命运,一跃而进余华的书里。

 

  活下来已经很难了,活着就更难了

  提起余华,最应该被提到的就是《活着》。这本书是一本每个人都不应该错过的书。我们总是在感慨生活很苦、生活很难,但其实我们都不明白,对于某些人而言,我们已经太过幸福。对于一些人来说,活下来已经很难了,而活着就更难了。

  《活着》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福贵的一生,从败家的豪门大少爷,到战场上的炮灰,他不停地经历着生活角色的转换、身边人的来来去去,从最开始的伤心欲绝,到麻木,最后到释然,大喜大悲他都经历过了,经历过了这些,他还仍然活着。

  余华写东西,接近白描,但并不是过于随意的遣词造句。他赋予了他笔下每一个字一种活着的力量。没有多余的语句和感情,只依靠冷冰冰的事实,就像是拿一柄利刃在你的皮肤上轻轻地划过,不下力道,却刀刀于心。

  他告诉我们,活着只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你被母亲生下来了,你就要活下去,这件事是没有选择的。人们总会觉得侥幸,自己活在这个世上,那些经历痛苦的人离我们很远很远,但余华把他们与我们的距离拉近了。

  人在目睹了亲人离世以后,才能卑微地懂得,活着是最大的奢侈品。生命的温情在他的生活中一点点被撕碎,他最后留下的只有回忆,我想这也是《活着》最悲哀又最有力量的地方。

  总有人生比卖血更荒唐

  《许三观卖血记》中,我们能感受到余华似乎多了几分人文关怀。

  它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许三观卖血记》中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意义繁杂的事件。它很平常,也很贴近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大喜大悲的生活。据说这本书的故事也采自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经过了余华的加工润色,从一个平淡无奇、但却有一些悲伤的老人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平淡而又较劲,有血有肉的老人的故事。

  因为他与自己较劲了,才显得不那么悲哀,甚至有些满足感在其中。这就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般,人只能被自己所打败,许三观不像《活着》当中的福贵,他对于自己的命运,多了许多的不甘心在其中,这种不甘心与他的顺从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为他的性格更平添了几分色彩。

  冷漠的世界,谁又能发出呼喊声?

  出版于91年的《在细雨中呼喊》并没有激起太多的水花,或许是因为它的写法过于新奇。它的结构来自于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

  余华冷淡的笔调不悲不喜地叙述着这一冷漠的篇章,就像是夏日一个幽灵游离在你的周围,炎日酷暑中背后生出几分寒意,以至于驱散了所有的热情、冷酷甚至是仇恨。

  你的惆怅、你的感动,不消几分钟就会顿失感情,因为此时新的变化又产生了。这时你回头去看前面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却有心无力了。这种游离的、幽怨的气息就这样一直盘旋在了你的周围,你仿佛只能感受到那来自刃锋的冷光。

  余华的作品随着他年华的消长而越来越有了几分情感意味,于是这本《在细雨中呼喊》便成为了早期的代表作,冷漠却不冷酷,哀怨却不哀伤。而它的种种特点又让你不忍放下手中的书卷,只想这样沉沦在这细雨的世界当中。

  纵观余华的这三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余华和其他作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抽离性的视角与毫无背景可言的故事。他没有所谓的“精神故乡”,没有方言,也没有历史,没有什么伤痛文学的痕迹,但正因为这些都没有,才使他更像一张文学上的白纸,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体味到生命的意义所在。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