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美术界“战疫”热的冷思考

2020-02-11 10:08 来源:美术报 作者:刘昌玉 阅读

谁都不会想到,全国人民忙忙碌碌为农历己亥猪年扫尾,准备热忱迎接庚子鼠年,跨过新年的钟声迎来的却是一级比一级更严峻的疫情防控现实。逼仄的形势给了整个社会一个措手不及,惊魂未定之际,慈善圈、企业界率先做出回应,纷纷捐款捐物。危急之中,美术圈的反应也不可谓不快,过去的几天,各类美术机构,多级美协,纷纷发布抗“疫”美术作品征集令,以声援一线的勇士们,体现社会担当。我们当然需要为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敏锐、热情和责任感点赞,这波行动很好诠释了艺术为人生的理念。艺术只有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才能显示蓬勃和持久的生命力,才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文艺和现实社会生活无法分开的鱼水关系,决定了在灾难面前需要有所作为。

赵振华大型组画《抗击非典》
赵振华大型组画《抗击非典》

但是,在一片铺天盖地的喧嚣之中,“战疫”美术创作热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最大的不足是作品的主题单一和表面化倾向,尤其典型的是一味的“红光亮”。从发布的作品看,十有八九聚焦于当前抗“疫”的少数人物,少数群体,出现创作题材和形式扎堆“撞衫”的普遍现象。这里笔者并非否认医护工作者的伟岸形象和崇高作用,也不是否定对他们的歌颂。只是重复的歌功颂德未免产生物极必反的反面效果,让人视觉疲劳,况且一味的跟风也是艺术创作的大敌。再者,以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和目前现状,想必他们自己也不愿意外界过多地关注他们个人。众所周知,组成抗“疫”防线的除了成千上万的医护工作者,全社会每一位成员都是参与者。笔者看新闻报道,武汉各级定点医院向火神山医院集中转移重症病例期间,120司机二十四小时待命,与重症患者直接接触,他们却却从容淡定,令人敬佩。由此及彼,窥斑见貌,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从基层一线干部到各类志愿者,再到捐赠款物的老百姓,甚至是居家自觉隔离的人,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有太多的平民英雄值得赞颂,有太多的家国情怀值得挖掘,而这些都隐藏在日常细节之中,丰富的现实感人情节和单一的美术作品主题形成强烈反差,让人看着总感觉少了一种什么味道。作品主题的单一化透露出美术家视野的狭窄和艺术理解上的偏差。

赵振华大型组画《抗击非典》

还有就是创作的严谨性缺乏,众多征集令发出,作品随即铺天盖地而来,这固然有今非昔比的渠道优势,但还是让人感受到图式生产和传播的惊人速度,感受到当前文艺的快餐式消费现状,作品创作的快速化必然导致质量不如人意。这些抗“疫”作品形式材料从国画、钢笔画到水彩画再到版画、漫画应有尽有,但是质量上看随意涂鸦和粗制滥造意味浓厚,这其中,利用新闻图片进行“画面语言转换”的痕迹明显,更令人遗憾的是直接“借用”的例子并不鲜见。刚刚过去的十三届美展被吐槽为照片画展,如今在这一波战“疫”热中又情景再现,让人咋舌。艺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破茧成蝶的庄严感难觅影踪,艺术创作中的“孕育”和“酝酿”太过简单和容易,作品缺少醇厚的内涵便不足为奇。

赵振华大型组画《抗击非典》

数以万计的抗“疫”美术作品短时间内被生产出来,也难掩浮躁气氛。这几天美术界一窝蜂的露脸照好不热闹,在各种媒体助推下轮番登场,可谓个个摩拳擦掌,处处蠢蠢欲动。很多艺术家以此作为投稿获取美术圈各种进阶资格的良机,也就导致了创作符号化路数的必然性,“切题”和入选的现实召唤蒙蔽了美术家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画卷。还有不乏以赈灾义卖等为噱头前后奔忙,借机炒作自己的价格行情,殊不知在这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直接捐钱捐物更为实在。凡此种种,灾难面前,美术圈如果不能在创精品这个根本上下足功夫,最终没能以精品力作示人,人们是否只能把这波热闹看作众生相在上演?

赵振华大型组画《抗击非典》

总的来说,在这一波战“疫”的美术作品中,能够吸引人让人驻足回味的力作几乎不见踪影,欣赏优秀艺术品那种发自内心啧啧称赞的敬佩感无法被唤起,文艺号召的力量感未出现。种种作品弊端暴露出当前美术创作的一些软肋,比如创作能力的不足,比如题材和视角选择切入的平庸化,再比如思考深度的弱化,这些都指向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即艺术家深入生活的程度依然不够,对社会现实的感悟有限。相反,我们看到技术的高度发达方便了信息和资料的获得,但是闭门造车的创作缺陷也显露无遗。

赵振华大型组画《抗击非典》

文艺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例子不少,社会紧要关头也从来不缺文艺家的身影,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彪炳史册的艺术作品。显然,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必定载入历史,但是这一波的美术作品中,热闹过后,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经典永流传的作品吗?需要艺术家们思考。依笔者看,作为美术家而言,面对汹涌疫情,如果心有万般情愫不得不言,那么潜心创作,用力作说话。如果只是急于蹭热度,那么大可不必,人民群众的眼光也是雪亮的。对于各类美术组织机构而言,待疫情过后筛选展示而不是急于交差,来一个大型的战疫美术创作集中展览,做到求质不求量,精益求精是否更好更有意义?实际上,在社会灾难面前,与科学相比,文艺还是体现出了他的羸弱,所以不如适当退后,把战场更多地让于科学也未尝不可。当前,疫情继续,随即而来的美术创作热也不会一时停歇,我们希望这样一类优秀作品能够出现:从不同的、丰富的细微之处,人们窥见疫情之危和人性壮美,不动声色又涌动力量。好的美术作品,一定有字斟句酌、恰到好处的画面形式语言,还有细致入微、独一无二的人间温情或是独特内涵,就如一杯醇厚的香茗耐品,严峻的疫情面前,我们期待这样的艺术作品出现以温暖心扉。

(作者为艺术评论家)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