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杨克:序《施施然诗歌读本》

2014-07-17 08:36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杨克 阅读

  这是多么美好的诗意生命
  ——序《施施然诗歌读本》

  杨克

  人与人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通过文学艺术进行心灵对话,这种似有若无的关联是超越时空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读者,跟作者素昧平生,却通过文字在内心的某个角落产生共鸣,甚至某个读者特别酷爱某个作者的诗文,视为知已或互为知音,这是古今中外的不老传说。然而在过去的年代,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遭遇知音有很大的偶然性,更见其缘分。因而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曰:“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擅长弹琴的伯牙出使楚国,来到长江边,遇到风高浪险,泊舟渚下,待入夜月朗风清,拨弄琴弦;砍柴的钟子期碰巧此时经过,驻足聆听,方演绎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而其他心有灵犀者,阴差阳错,实难相逢,于是只有通过文字相遇,尽管心灵碰撞不仅发生在同代人身上,也可穿越异域,但这种纸上的声音,往往只是聆听者心领神会,而说话人并不知晓。

  当今的网络时代,地球成了一个“村”,彻底打破了人与人之间山高地远的藩篱,在虚拟空间,作者与读者的亲缘关系变得空前亲密,首先自媒体使每一个人发表作品变得非常容易,就像古代诗人或把诗歌写在客栈、驿亭的墙柱上,或即席赋咏给参与饮宴的客人听,或呈示寄赠名流达人,总之自己的作品自个做主,只要你愿意写,今天你同样可以将诗贴在论坛或博客上,瞬间传播开去,让千里万里之外的人读到,即时与你互动,或赞或弹。尽管诗作发布出去十分容易,可想要获得读者的认同,却比纸面平添了难度。因为网友是匿名的,平等的,立马就可以和你对话的。他可以点击你,追踪阅读你,高度评价你,也可以批评你,贬损你,骂你。其中赞美的原因不太复杂,首先是喜欢你的作品,内心某个角落被你文字的电光照亮,或者感觉到了你的诗作或写作姿态发散的某种微妙韵味给人好感。凡此种种,都可能打动网友。拍砖则可能是不喜欢作品、姿态、照片,或者就是无厘头地看你不爽,羡慕嫉妒恨。作者与读者虽无法谋面,再远的距离却阻隔不了相互通过纸条、私信、电邮、短信息等各种方法沟通、交流。

  可以说,施施然是博客平台的最大受益者,几年前我应某刊之约为他们选发的施施然作品点评,就写道:“施施然为现代诗歌打通了一种新的审视空间,呈现了诗的新形式,她的写作切合了虚拟空间视及万里之外的特性。”她“ 关于善恶,关于生命,关于永恒”的题材,她温婉飘逸的语感,仿佛引领读者“在午后的小花园里长时间地散步,阳光、氧气、草叶上的露珠、隐约飘过来的植物的香气,仿如溶进这大自然中”很多网友喜欢她的诗,她满足了人们对诗的期待与想象。

  远在广西柳州的牛黄就是施施然的诗爱者,他读了,品了,评论了,一发而不可收,竟然为她的诗写了足够出版一本书的点评。在一个物质化的年代,为一个无实际交往的诗人做这样一件无功利的雅事,这是多么美好的诗意生命。

  说的玄一点儿,诗就是灵魂的鸟儿,它朝虚无的时空叫了几声,无论诗人多么自鸣得意,还是得听懂鸟语的人才驻足聆听,伟大的听众的诞生取决于其灵魂相通,如果说诗行是流水,那么诗意就是高山,这种相遇书写者也许毫无知情,但这种遇见却是读者内心循声而入的悠然见桃源的“奇遇”。在一首诗上摊开一幅怎样动人的心灵地图?而找到了心灵密码的读者又打开一扇怎样的语言之门?是的,诗人只与潜在交谈者相关联。而诗歌则永远是朝向一个或远或近总在未来的、未知的投奔者,牛黄那么真诚地用了整整一本书评,书写了对于施施然诗之高山上一个“诗歌知音”流水般的回响。而对于施施然本人,我想面对一本读者给自己写的书评并为之自费出版,也可以浩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了。

  在一首诗上遇见,两个不相识的人却不为对方所知地一见如故。文字曾经知道。灵魂知道。文字的嘴唇沉默直到结束。灵魂的双手相握直到开始。这是一场多么弥足珍贵的诗坛佳话。

  牛黄认为“女诗人必须写出美轮美奂的美的不可亵渎的神性,使人读后心无邪念。”而施施然的诗“是从性灵出发,向无限的哲学与美的抵达。”他的解读方式也与学院派批评家不同,更为感性,“赏析一首诗,首先是眼观。当我们从眼中体会到外表,其俊美漂亮的华丽服装,再经过抽丝剥茧,我们看到深层次更美的东西。”牛黄对达至他审美趣味的诗作,小心翼翼的呵护,他的评论文章的标题,与诗人的诗句是如此润和贴切:《虔诚:身体里庙宇香火依旧》、《暂居者光阴错生的恍惚》、《味其鲜活,趣其真情》他似乎也在写诗,以诗的情怀,守护美,守护这个时代已经流失的士林布卷裹的风情。

  牛黄跟施施然提起,当年在广西曾跟我有一面之缘。他那时在柳钢工作,主编过这家国企内部文学刊物。而我是从广西走出来的诗人,恰巧他将要出版这本专评之时,施施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我所居住的城市学习,因缘际会,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完全不搭界的三个人,因为诗歌冥冥中有了精神交集。牛黄希望我为他的这本品读集作序,我也欣然应允,相望风雅,这是多么美好的诗意生命。

  2013.8.7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