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余华:内蒙古是一个让文学思想飞翔的地方

2012-09-29 20:01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余华 阅读

 自从张艺谋把余华的《活着》拍成了电影,余华的名字就广为人知,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兄弟》《在细雨中呼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随笔集《灵魂饭》等多部。其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挪威、日、韩等文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来自江南水乡的余华首次踏上内蒙古进行他激情的思想草原之旅,让内蒙古的大学生分享他的创作心得。
  
  一个让文学思想飞翔的地方
  
  余华说,自己是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刚下飞机时,感到内蒙古的天空格外高,呼市的大街那么干净,从而对于人们所说的内蒙古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产生了疑问。他认为,这是一个能让文学思想飞翔的地方,所以,他希望白岩松和纳森能够陪他一起去牧区看看,去草原上寻找创作灵感。
  
    提及余华,白岩松认为,在近20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余华是一个绕不过的人。在中国电视剧演员中,他最赏识的就是姜文,姜文最赞赏的作品就是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其实,读者对于余华的期待是永无休止的,也不知余华的下一部作品是什么,但是余华此次草原行已经在心里打上草原印记。
  
  从牙医到作家的一生
  
  二十年多前,余华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天拔牙长达八个小时,每天看着别人的牙就觉得那是一个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过去,牙医是属于跑江湖一类,通常和理发的或者修鞋的为伍,在繁华的街区撑开一把油布雨伞,将钳子、锤子等器械在桌上一字排开,同时也将以往拔下的牙齿一字排开,以此招徕顾客。这样的牙医都是独自一人,不需要助手,和修鞋匠一样挑着一付担子游走四方。虽然后来我们的工作场所从街头搬进楼房,但是我只是他们的继承者,”余华说。
  
    余华就是那时候开始写作的。“在‘牙齿店’干了五年,观看了数以万计的张开的嘴巴,我感到无聊之极。当时,我经常站在临街的窗前,看到在文化馆工作的人整日在大街上游手好闲地走来走去,心里十分羡慕。有一次我问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人,问他为什么经常在大街上游玩?他告诉我:这就是他的工作。我心想这样的工作我也喜欢。于是我决定写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文化馆。当时进入文化馆只有作曲、绘画、写作三条路可走。作曲和绘画太难了,而写作只要认识汉字就行,我只能写作了。”
  
  想象力离不开洞察力
  
  也许余华真的从内蒙古高远的天空中找到了灵感,他的话题首先从天空谈起。他说,作为中国作家,最关注的就是天上的神仙是怎么上天的,又是怎么下地的,他们在地上干了些什么,作家要给他们找一个现实的理由,不是空想、胡思乱想。例如,《搜神记》里写了古代的神仙们从天上下来,回到天上用的是下雨或者刮风这样的自然道具,将想象力完全合法化了。而《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和二郎神之间的变不断互换相克,而且让每一个变都要留下破绽,这是文学写作中利用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余华认为,创作中想象力离不开洞察力,两者必须完美结合。在读一部作品时,如果看不到作家的洞察力,那么你就会感到他的想象力还处于沉睡状态,写出来的作品也是不可信的。
  
  现实中的现实和文学中的现实
  
  什么是文学中的现实?余华说:“我要说的不是一列火车从窗前经过,不是某一个人在河边散步,不是秋天来了树叶就掉了,当然这样的情景时常出现在文学的叙述里,问题是我们是否记住了这些情景?当火车经过不再我们的阅读里,当河边散步的人走远后立刻被遗忘,当树叶掉下来读者无动于衷,这样的现实虽然出现在了文学的叙述中,它仍然只是现实中的现实,仍然不是文学中的现实。”
  
    他曾说在报纸上读到过两个真实的事件,两辆卡车在内蒙古一条公路上相撞,发出巨大的响声将公路两旁树木上的麻雀纷纷震落在地;一个从20多层高楼跳下来自杀身亡的人,由于剧烈的冲击使他的牛仔裤都崩裂了。两种细节描写使这两个事件变得更加触目惊心,令人难忘,让我们一下子读到了文学中的现实,让好的文学历久弥新。
  
  余华与大学生“面对面”
  
  问题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苦难至极却总是给人保留一丝希望,但在您的《活着》之中,福贵的家人相继离世,最后连苦根也死了,您这样的描写是否有意要颠覆传统,不给人留一丝希望?
  余华:《活着》是我1992年写的,在一开始写的时候用第三人称,也就是用旁观者的角度写的,但写的写的怎么也写不下去了,有一天我突然用第一人称写,让苦根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这样作品很顺利就完成了。几年以后我发现,这种转变停留不是文学思想的选择?而是人生态度的选择。苦根的人生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他总是苦难的,但如果从他自己看自己的角度出发,他的苦难中充满了乐趣,因为他既有好的妻子又有好的孩子。当我写完《活着》时,自己也获得了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问题二:我非常喜欢您的作品,也很欣赏少年作家韩寒,他也很欣赏您的作品,而他的作品中一些另类的黑色幽默韵味有您的影子,请问您对韩寒有何评价?
  余华:说实话,我对韩寒的作品读得不多,长篇几乎没读过,只读了一些短篇,对其了解不多,如果说他的作品受我作品的影响,我不能承认。因为,在文学、艺术中都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问题三:《兄弟》似乎也比《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多了些荒诞和想象,很想知道这是否预示着您对文学与生活关系更进一步的感悟。文学创作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你成名后的光环是耀眼的,作者应该如何看待艰苦后的甘甜?
  余华:我1983年在杭州某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时,看着自己的名字被打成铅印,我激动不已,拿到刊物后不看文章内容而是不住看自己的名字。1990年我出版了自己第一本书,每天将书放在枕边看书有无瑕疵。作为一名作家,快乐和苦恼也就那么一两次。现在,幸福也不称其为幸福,快乐也不称其为快乐。此外,一个人的快乐和烦恼是成正比的,幸福需要体会,烦恼也需要体会。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