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黑丰:“大视野下的本土写作”研讨会发言(2)

2014-10-09 09:18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黑丰 阅读

  ……为什么本土的东西被世界看好,就是因为本土中葆有那种稀有的物质是世界的,或者说是地球人所必须所喜好的,谐振的。因为人的灵魂中的最高圭臬是一致的。

  “本土写作”绝不是我前面提到的是一种加法。

  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本土写作”绝不是一种博物馆意义的或档案语式的写作;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永远是内在的、灵魂的,是人体内宇(内自然)的海啸、暗河涌动;是不适者们的或越来越不适者们的叫喊,一种挣扎、煎熬和一种来自根系深处的搏动;是内心的谛观、是呼应未来生命、未知领域与上苍召唤的爱的和救恩的期冀、感动与抚慰;是人体谷壳的高温中的本土蒸馏。

  是的,蒸馏!我们要不断地从本土文化中蒸馏出自己独尊独有的,而往往又是世界所稀缺的东西,把它交付给世界,完完全全地一点不留地交割出去、奉献出去,汇入世界最杰出的仓廪,成为世界同胞们共所悦纳的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的“本土”存不存在?

  是存在的。但任何“本土”又都是内在的,内化于人体之内的。而任何“本土”都必须是人的、人化的,人的本土(非人的本土是不存在的);任何“本土”都必须是当下的、必须是与现代人的血管接通的,与当下人的生存困境、人的旷野呼告息息相通的。“本土”一旦与人的生存油水分离,没有人化,非人或不是人,不是人的内化,不是细化、柔绵到人的细胞、人的基因和人的神经末梢,不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本土”,不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与人的内心相呼应,那么,它就是陌生的,是外在于人的感观的某种客观现象,一种纯风景,一种表面化、表相的东西。这样的“本土”你并不认识它,也不理解它,也许永远不理解。当然这一“永远”的究竟“永”到何时,期限是不好预期和预言的,可以漫长至人的一生,也可以是短暂至星光一闪。关键看你的造化看你何时觉悟和体认它,内化了它。一旦被你体认和内化,它就是你的,这时你也就认识了它。

  什么是内化?外在东西是怎么内化的?

  感受,只有通过感受。这是一条通途,一条通往艺术之途的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电影等都必须是这条路,甚至哲学美学宗教等也必须是这条路,都必须是感受的。这是一条曲径通幽的路。感觉感触感受感悟四者,感受是核心。一个人必须“具有一种感悟机制”,只有通过它“才能够消化任何经验”(T-S-艾略特)、消化事物。本土必须是感受过的本土,物像必须是感受过的物像,思想也必须是感受感悟过的思想。——这是写作的奥秘。只有通过感受感悟这条路才能通向作品、通向语言通向隐喻通向美学通向思想通向文本内核向通艺术,感受也是通向血肉之躯的人体内部的、通向人的灵魂的一条通途,感受同时也是通向外在通向万物通向喻本通向上苍的一条通途。感受是多向度的,既能向外(万物—喻本),又能向内(文本—人本),既能向上(上苍—形而上),又能向下(形而下)。(过于)简单点说,就是喻体-喻本-人,三者;或者说,文本-世界-人,三者。人是内外之中参与变化的“白金”,但不是T-S-艾略特说的人是“未受影响”的、“不动”的、“依旧保持中性”的、“毫无变化”的白金。人体“白金”是能动的。人的感受不同,呈现也就必然有所不同。喻体-喻本-人或人-世界-文本三者之间是有机的变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有些作家的语言是白开水,有的思想是苍白的,就是因为没有感受,没有将自己的感受和感悟纳入进去,不是一种有感受的写作,不是一种有感悟的思想。直白地说,就是没有经过生命的筛子。他(她)们把写作当作了一种精确的自然科学(而不是一种人文的精神科学或艺术科学),以为语言是透明的玻璃器皿似的东西,以为聪明,以为脑子好使、会编故事,见过世面有经历,以为这样就可以写出上乘之作写出经典。其实这种人并不懂文学,也不懂语言(不懂得语言本质是隐喻的、艺术的、人本的或存在的)。所以写出的东西就是白开水,就是水煮萝卜或勾兑酒。以为写作就是一种配置一种拼盘。物体直进直出没有被内化。

  所以我要说,一个写作者,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出发,独处或禁闭在一种孤独中(适当的离群索居)是必要的。孤独而不是“世俗意义上所说的创伤”,而是“一种静心”(莫里斯-布朗肖)。只有浸透在一片阒静的蓝色荡漾的湖水里,灵魂以及自己的个性、个人的敏感性才得以独存。只有永葆了个体的独特和敏锐,感觉感受和感悟才能有效地把住事物的本质,从而内化事物。

  因此“本土写作”的概念一定要写心中已被内化的本土。“土”是人的东西,是人的“土”,是人体现了“本土”才有本土的存在。人,尤其是知识人虽变动不居,四处漂泊,边缘化,但“本土”永远在人的肉身之中,在人的汗孔里、在人的指甲内……  已内化、本己化。而“本土”又必须是在一种更高更远更开阔的焦距中观照,就像揽镜观物;观,是从来没有观的观(体察),从来没有看过的看(察看);观,就是重新发现、重新发掘(本土人),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就是“本土”和“本土人”与世界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又绝非全然不同;而是同中见异、异中有同。只有差异,才与众不同,只有异中有同才能产生广泛的世界性的共鸣;只有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我们的“本土写作”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性的写作,不然,就是一种照葫芦画瓢,就是一种狭义的僵化教条的和封闭式的民族性写作。

  目前,中国的小说乃至中国的文学同质化、自我重复、非个性化倾向是相当严重的,几乎所有作家的所有作品都是一个腔一个调、一种语言、一个态势(我这里说的前提是“几乎”,并非全部),在他们那里小说几乎就等同于故事,写作就是编故事。编故事就是如何把故事讲得惊险复杂、传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很少有改变的和在手法上有所创新的。很少描述句,很少刀砍斧斫般的有质感的句子。语句全是叙述,叙述叙述叙述……  再加上一点作家亲临现场的议论和评判。内容多半是情爱、复仇、官场、凶杀(情杀仇杀)、玄怪、奇俗等等,拉杂、直露、表面化、粗鄙化、低俗。谈不上有多少思想。云天雾地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也没把故事理清。舍不得静下来反复斟酌修改,舍不得闭关修炼、静静读书与思考。所以我看当下的一些小说很不乐观、很失败。我没有看到一种垂直的、直插血管和直插心脏的写作。一篇作品,没有人的体温,没有心跳。假的。我还不敢说是死的、或休克的。因为死或休克意味着生命,但这里没有,没有生命迹象。所以也无死。只能说假的。

  大视野下的本土写作,如果厘清,确实是拯救本土,拯救人的,拯救写作的写作。
                                                    
  2014.9.21— 10.3更动
  北京牌楼营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