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伊门道夫:爱读《毛

2012-09-28 22:53 来源:新京报 作者:金煜 阅读

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病逝,友人回忆中德“文化使者”

    5月28日下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邓国源接到了德国打来的一个电话:他的老师,艺术大师约尔格·伊门道夫(Joerg Immendorff)最终没有躲过死神的魔掌,在自己德国的家中去世,享年61岁。回忆起伊门道夫1993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场画展,邓国源说:“他是第一个从欧洲来到中国的当代艺术大师,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不言而喻。”

    每个当代艺术博物馆都藏有他的画

  上世纪70年代,伊门道夫和其他一些艺术家发起了德国著名的“新表现主义”艺术运动,他也从此成为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大师。用德国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的话说,“现在世界上几乎每个当代艺术博物馆,都藏有他的画”。

  在西方,伊门道夫是一名地道的“艺术明星”。2000年,他与比他小30岁的学生结婚,照片铺天盖地地登上了各大报纸。

  其实认识伊门道夫的人都知道,相比明星,他更是个平易近人的艺术家。阿克曼记得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展览的时候,因为门太小,画框搬不进,伊门道夫干脆把画布取下来,“像被单一样”卷起来搬进去,然后再重新框起来,完全没有大师的架子。

  从1998年开始,他得了罕见的神经性肌肉痉挛萎缩症,去年,他只能被推着坐在轮椅上活动,这位大师完全丧失了创作能力。不过即使这样,他还是像常人一样面对生活,阿克曼笑着说,“得病后,他身体很不好,但直到最后一秒他还对女人感兴趣。”不过,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直到5月28日心脏骤停去世。邓国源回忆,“今年春节我在德国看见他,他激动得掉下了眼泪。我跟他说很多艺术家希望你健康,但他说自己不行了……”

  通读《毛选》,画室挂着毛泽东像

  在二战结束后一年出生的伊门道夫一生都关注政治。阿克曼是首次将伊门道夫引入中国的人,他认为伊门道夫的作品里表现了对德国社会的关注。

  比如在他的代表作《德国咖啡屋》里,伊门道夫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批判了德国社会政治。不过,伊门道夫也有很好的政治家朋友,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就是他的好朋友,施罗德曾经两次在访问中国时带上了伊门道夫,伊门道夫也给施罗德画了一幅如罗马帝国皇帝似的黄金肖像,悬挂在德国总理府里。

  在关注政治的同时,伊门道夫还有着另一个关注。“他曾经告诉我,他看过全部的《毛泽东选集》。”阿克曼说。在70年代的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普遍崇拜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伊门道夫就是当时的代表之一。他很年轻时就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更曾明确表示自己是“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奉者”。

  “他非常崇拜毛泽东,说毛泽东是最伟大的政治家,”邓国源说,他作品中有很多毛泽东的影子,连工作室里都悬挂着毛泽东的肖像。

  崇拜毛泽东的伊门道夫很自然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直都对中国非常好奇,而且对中国朋友尤其和善。”邓国源说,在西方一些媒体印象中,伊门道夫有时候是个很高傲的艺术家,但这种高傲绝对不会发生在对待中国朋友身上。“有次我带了两个德国朋友去他的工作室,他坚持让我进去,让那两个德国人出去。”

  “不体面”的中国首展并不影响他对中国的爱

  这种对待中西方“爱憎分明”的态度,使伊门道夫成功扮演了中德文化使者的角色。

  1993年,伊门道夫在中国举行了第一场个展。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国际大师的展览竟是在一个宾馆里举行的。阿克曼回忆,伊门道夫是第一个在中国办展览的有国际影响的当代艺术大师,竟然没有一家中国博物馆愿意接受他。后来,伊门道夫看到画挂在宾馆里,特别不高兴。

  不过,这次“不体面”的展览,却给中国艺术界带来了巨大影响。“当时他和中国艺术家和学生开了座谈,很多现在四五十岁的知名艺术家都像见偶像一样来与他接触。”阿克曼说。邓国源当时也在现场,他说其中还包括现在大红大紫的方力钧。

  后来,伊门道夫在中国终于得到了“正名”,他在北京、天津一共举行过三次个展,四次赴中国,还陪施罗德总理出访过中国,甚至被天津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同时,他也多次帮助中国艺术家在国外举行展览,极大扩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