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全球化语境下汉文化独立写作是否存在可能(5)

2013-10-12 09:07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夏志华 阅读

  数化时代崇尚科技与智力、淡漠精神与信念的特征,大大损伤了人的本质,从其外部上,蒙台涅说,无论在军事上和其他的类似的事情上,科学研究是只能削弱人的勇气而不会鼓舞人的勇气。从其内部来看,的确,智慧削弱人的本性。如此一来,诗何须置换视角才能看清这个时代呢?在异类的视角中,老鼠就已经令人羞愧了。

  文明的兽性要比野蛮自然的兽性更具破坏力,更有甚者说文明的人性要比自然的兽性更具破坏力。或者说在这样一种境况下,诗的义务不是去人性化,更不是摧毁人性,而是从兽性中抢救人性。放弃刻意的挑衅,放弃诗人因其需要创新而喜爱的鹰眼鼠眼狗眼信天翁的眼睛,复苏诗义中的人性以及人性力量,让人还是用人的眼睛看世界,让诗回归到诗的精神中来。

  视角取决于价值取向,有了黑色的眼睛,有了明亮的阳光,才能发现可以摧毁的东西。假设不刻意非人文化,诗“其实一直有对现实进行移置、调整、充满暗示地缩略、扩展性地魔魅化,使其成为一种内心表达之媒介,成为全体生命状态之象征的自由。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仍要顾及事实上的既有状况,它们在进行种种虚构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始终还是现实世界的可能组合,以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那种隐喻图像力量的框架里”23。即在不能出其左右的框架里,诗的力量如同不能重新命名一样,同样不能摧毁,那讲究摧毁的,最终摧毁的只是人的审美、信仰以及价值体系,但是,诗绝不仅仅只有这个目的。

  实际情形是,摧毁具有对称性,即以一种对待另一种,如果在中国诗的摧毁行为下看不到另一种建立,摧毁是非正义的,也是非诗义的。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世界(现实事实)在人的心灵中的隐喻图景,才是我们值得思考与表达的,路过哲学家的住所,我们可以以诗意的方式融合头顶上浩瀚灿烂的星空与心灵中崇高的道德法则,给予人所需要的崇高力量。

  归结下来,前面所谈的语言行为、重新命名其实都带有程度不同的摧毁意味。而人需要价值,诗同样需要价值。“ 相对于生命而言,未来是一个事实,但是没有新的文化局面,没有新的文化给定新的标识,没有文化艺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精神气候,未来永远只是一个词汇。那么,作为艺术先锋的诗,有一种重任就是创造新的精神气候。”24 这也是诗的目的。新的精神气候下,事物才可以展示价值,人才可以评判、确认所需要的价值。

  艺术作品靠其理性特征——“也就是我们可以从理性方面加以评判的东西”25 ——永久地作用于世。这一观点同样可以指导写作活动,在西诗的高起点上开始写作,一个高峰把我们托上一个辉煌的境地,也是这个高度把我们的写作逼进一片迷茫、毫无汉语根据之地,这是无法摆脱的束缚,也是无法不享受的捷径,在享用中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理性,才能摆脱摹仿式写作,才能摆脱理论上的再摹拟。即使你口袋里长期装着一本《圣经》又能怎样,上帝还是能区分你的皮肢!
  
  让事物向汉文化写作看齐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摹仿式写作”。在全球化状况下,考虑某一民族文化和某种语言的独立性是十分困难的事;在全球化摧毁一切边界的情况下,坚持某一文化的独立精神,所遭受的追剿也是难以承担的;同样,在全球化趋势咄咄逼人的情形下,要用某一种语言的写作来创造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所遭遇的困难也是某一种语言难以坚持和完成的。

  中国新诗最初陷入至今仍不能摆脱摹仿陷阱,也有诗人和理论家从理解的角度作了分析,“一种无形的力量,正日益改变着文化和语言的边界,把当今世界的诗人置于某种共同的场域。就中国很多诗人而言,他们走过的道路,正是一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等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历史”。26 考量“相互作用”现状,西诗的作用似乎远远大于对中诗的作用,或者中诗还没有能够对其他文化产生作用,因而“各种力量相互作用”远还没有展开它的历史进程。

  倒是全球化语境可以让我们对“汉诗摹仿式写作”不再那么艰刻,当突然站在西诗的高起点上,西诗中诗一下子站在同一出发点,中诗还要长时间采取摹仿式写作似乎就失去了理由。实际情况是,中国诗文化不能够作用于其他文化,全球化语境真地能把我们置于某种共同的场域吗?某种共同的场域何以成为摹仿式写作的二级理由呢?即使具体到了共同的场域,不同群落的独特的文化特质,不同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心理,不同民族的独特的语言,对某个共同的场域也应该有不一样的体悟,在某个共同的场域中也应该发现不同的感悟对象,对另外的各别的感悟对象也应当以本文化的方式和力量,即使表达方式难出左右,但在某个共同的场域的体悟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也应是独特的。“审美经验务必转入哲学,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审美经验”27,在共同的场域的写作必须转入汉言写作,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汉文化的写作。

  全球化语境中,何以要如此强调独特的汉文化写作呢?虽然,人类处于全球化趋势之中,价值观可能趋同,审美旨趣可以趋同,但“目前”文化心理还十分不同,若干千年后文化心理可能趋同,但在趋同之前,在这个可能的漫长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心理的群落所需要的文化力量还是不同的,这就必须有适应这个群落的诗与艺术。没有适应这个群落的诗与艺术,就不能保障这个群落有足够美好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品质共同趋向人类共同的存在目的。否则,在价值趋同过程中就会悖离共同的价值观、存在观。而某个群落所需要的足够美好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品质,摹仿式写作永远无法提供。

  在全球化语境中,诗与其他艺术确实应该承担起为具有不同文化心理差异的群落提供足够美好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品质,建设全新的精神气候,这一责任下,就必须在全球化语境中展示独立的诗义权力。全球语境中的独立“诗义权力”这个概念有点扎眼,也有可能落入政治民族化俗套,即便如此,无须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诗的话语权(虽然用这个词不太适用于谈这一问题,但确实存在在这这个大语境中中国诗的独立性及影响力的考量)这个类比进入注释也还是明白无误的。的确,在全球化语境中,独立的汉文化写作可以为汉文化争取到诗义权。

  诗的汉文化独立写作不是重建边界,不是分解全球化语境力量,也不是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新分配话语权,汉文化独立写作首要是摆脱摹仿式写作,并与左右其独立精神的美学理论解约,在诗中建立汉语权,在全球化语境中建立诗的独特的汉文化诗义权。在此,就要把一个问题彻底颠倒,在此之前,写作向外部事物看齐,那么,颠倒一下吧,让所有事物向我们的汉文化写作看齐。

  让事物向写作看齐。
  
  注释:
  ① 荷尔德林《莱茵河》顾正祥译。
  ② 法 让·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第一版第50页。
  ③ 艾略特《四个四重凑·燃烧的诺顿》裘小龙译。
  ④ 法 让·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第一版第13页。
  ⑤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绿原译。
  ⑥ 德 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26页。   
  ⑦ 德 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26页。
  ⑧ 德 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27页。
  ⑨ 德 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92页。
  ⑩ 美 克林斯·布鲁克斯《精致的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⑾ 美 克林斯·布鲁克斯《精致的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⑿ 法 罗兰·巴尔特《S/Z》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40页。
  ⒀ 法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商务印书馆 2011年7月第一版第10页。
  ⒁ 德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1997年5月第1版143页 。
  ⒂ 德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1997年5月第1版第131页。
  ⒃ 德 斯退芬·格奥尔格《词语》。
  ⒄ 苏三《光辉的词汇》。
  ⒅ 歌德《流浪者夜歌》。
  ⒆ 苏三《最后的词汇》。
  ⒇ 德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1997年5月第1版第144页。
  21 《人类发展相对于人的本质而言其实是静止的》。
  22 法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商务印书馆 2011年7月第1版第37页。
  23 德 胡戈·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8年8月第1 版第62页。
  24 《数化·诗·精神气候》。
  25 德 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24页。
  26 王家新《为凤凰找寻栖所》。
  27 德 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28页。
  
  2013、2、16(正月初七)
  2013、2、24(正月十五日)
  2013、10、9(音启炼狱)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