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李鑫 | 关于李浩和他的神性《奇迹》

2021-10-26 09:14 来源:南方艺术 作者:李鑫 阅读

李鑫,云南镇雄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诗刊》《星星》《边疆文学》《草原》《飞天》《中国艺术报》《草堂》等多种期刊,入选《天天诗历》《诗词日历》《中国新诗年鉴》《云南文学年度选本·诗歌卷》等选本,从事化妆品研发工作。

李浩诗集《奇迹》

对于一个热爱寂静的人,他与大多数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体现在一种场景里,场景里有来回行走的我们和安安静静躲在角落偶尔抽烟的李浩,从构造来说,我们反复打磨着场景,奔来奔去,似乎想把这个场景转化成我们的一部分,而他不是,他任由场景浸润、消融,最后成为场景的一部分,在某一句语言消失之后,在某一根香烟熄灭以后,你看到那雕塑一般的寂静和充满违和感又有些桀骜不驯的眼神,似乎又来自有场景,又超出这场景之外。或者我这样说,对于一个被场景打磨出光芒的诗人来说,李浩有他独特的神性,这种神性一部分来自于他的内敛、温良之品性,一方面来自于他超世出世之精神,以及那些平凡又有独特魅力的语言,从中迸发的独立信仰。

下面从五个方面举例李浩诗歌的神性写作:

1.内敛式的隐喻,塑造辽阔之想象场景

比如你到一个陌生之地点,立于塔楼之下,或悬崖之边,临于陌生化之场景,又有许多新鲜的反省,这种反省你尚不及清楚地明白到底来自何处,要去哪里,但是你开始了反省。比如“神的肤色因风忧郁,鲜活。”《奥德修斯之旅》,“你的血液,仿佛荒野石碑上 湿淋淋的地名。”《少女葬礼》,“夜行。我带上时间,我的棺材、疾病的性格和身上的月光。”《复活节》,“他终将投身于火。他已习惯别人看不见他。”《绝对之我》。

2.内敛式的情绪隐含,构造冷峻而颇为悲壮之文风

某种层面来讲,写作终归是情绪驱动的,甚至说,无情感之文字无接触之必要,而颇为张扬之激昂或悲壮,相比于隐含式的写作,后者的力更大,类似一座火山常年不动自巍峨,也让你深知终有爆裂喷薄之一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隐喻,更多的隐含,但永不会丧失“真”之情绪,而只是加深表达。“他头脑里的斧子,不停地劈砍,冰封的大海。”《绝对之我》,“我站在湿淋淋的杉树林里,贫瘠的乡村在我的血管里结冰。我吐出肺叶上,晶莹的冰粒。”《私人日记》,“我在所有人的后面,看着一群火把,将你带到不再属于我的世界。因此,我错过了田埂上,秋天的草。”《葬礼》,“我们站在那里默视老人,和他手中捧起的死婴。”《日记》,“这是飞向我生活的鸟。生活给了我太多的恩赐,我的世界,存活于启示之中。”《旅人》。

3.颇为宏大的场景构造,烘托独特的审美指向。

朱良志曰:美学之根本,是给人带来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生得大自在的自由。类“暮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李浩诗歌中各题材写作,场景构造,也是为了体现一种神性的自由。为了这种自由,他的场景颇有特色。“天空对我翻了脸,太阳一直在监视我。大地也是,他轻微的一个翻身,就淹没了所有生灵。”《死亡之诗》,“待我租下的天空还没偿还之前,让风里的君王安静,我想动笔,让神影响我心里的淤泥。”《盛夏》,“太阳带着基督的信进屋,啊光芒,他点着了事物。世界于某天,任何一个地点,好像一本书打开。”《雪屋》,“必须从雪开始。划破长空的流星,已经回到黑暗的胶囊之中。”《舌根》。

4.反省式的悲悯,有疼痛感的审美指向,通往“真”的途中

余虹有云:有几种现象展示了本真生存,比如畏、死亡、良知、罪责。简述如下1:

1)畏与死

畏是对人本身的虚无的畏,人茫然不知所畏,但畏着。人在世界上,本身是全无支撑的深渊,没有神、没有上帝拯救,从无到有,全靠自身的挣扎和决断,谁能不在这深渊中不寒而栗呢?人之所畏者:自由、责任、高贵。尼采说上帝死了,人一无所靠,正是揭示了人所经历的根本之畏。畏将人抛向本真生存,从日常的沉沦里拯救出来,敢于面对,勇敢承担。

在面对死的时候,更深刻地把自己赤裸裸地推向本真生存面前,直接切断了与非本真生存的联系,只有死之人自己赴死,而不是别人,“死”将个别性生存摆在赴死者面前,彻底地呈现了为常人所忽视的本真生存。

2)良知、罪责

畏与死将常人栖居的“家”化为乌有,良知与罪责则将无家可归者引向本真的家。此良知并非心理学、神学和生理学的意义,乃是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人的一种本真的现身情态、领会和言说。良知的呼唤就是诗意的呼唤,并非将自身呼唤给常人,而是从沉沦的常人处,将自身呼唤给自身,是自身对自身的呼唤,呼唤者和被呼唤者都是人本身。

“一声呼唤,不期自来,甚至迷乎意愿”2,良知的呼唤让人本身意识到自己是有罪责的,罪责乃是人本身的一种“天职”,在良知的呼唤中,人意识到自己没有承担责任和命运,是有罪的。

这种阐述可以引申为诗人天生忧虑和不安的来源,在本真生存与非本真生存之间徘徊,在诗人的沦陷与自拔之间,在良知(诗意)的呼唤与负罪感之间,正是艺术创作的起源。

李浩诗歌中有我反复引用的“真”的指向,这种“善”之美好,带着生与死的反省式书写,在为了一种自由之“真”而努力,他一直在通往“本真生存”之途中。“我在火中逐渐接受 爱是我们最高的喜悦,也是 最深的愁苦。”《私人日记》,“我跟在火把的后面奔跑,被举起火把的人淹没。”《葬礼》,“秋天是柿子树上长出的耳朵,神让她回到了秋风中。”《秋歌》,“我的眼中,海水已经堵住了,这座城市的所有的路口。”《午后》。

5.余音

烟缕尽,冷秋高过桦与杉,秋风的利刃飞快划开这个世界又由我们的善念和欲念缝合,有某些光芒掉落大地,或者一无所有。而远去之白鸽子从这个爱吃乳鸽的小镇逃离,带着毕加索式的想象和祈愿。这是类似李浩式的场景布局,以及他寂静而反省的审美追逐,虽诗歌中陌生化会造成特拉克尔式的冷距离,但这不影响月光依旧在金属上打磨出神秘之幽光,亦所谓特立独行之神性之美,或神性之《奇迹》。

1、余虹:《思与诗的对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56-61页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329页

 

李浩诗歌九首

书信

我在日记本里修建了一座花园
每天傍晚都会有神降临花丛间
在这里我们的每一个春天,
都像一条河流。每一个春天呵,
都会经历高山、平原、丘陵……
当她们流经沙漠的时候,
就是每天的傍晚,神降临的时候。
因为爱,神在阅读。他对友谊,
我们不曾察觉,但并不遥远。
“那些花朵开放,青草生长。”
我要创造一个瓶子,装下花朵,
卵石跟地上的种子进行的交谈。

舌根
——给建春

必须从雪开始。划破长空的流星
已经回到黑暗的胶囊中。
日光下是归乡的茫茫雪景。
悬崖上的惊讶之树,必须
竖起额头。必须和一个雷,细数
荒漠中的手镯,沙丘上的皮肤。
风中的血液,河流的唾沫,
必须在舌根的喑哑区域蔓延。
必须静静地说话。当你听她时,
你必须仰望,雁阵也必须升起。

四月六日

光辉,从废弃的建筑物上
滚下来,与山谷,
互相延伸金线的石基。
到了耕地的腹中,
我们的星空,没入漆黑的塔里
仿佛一面铜镜。
而死去的精灵,伴随着溪流
巉岩,日夜运转——
日夜运转——你的地心。

晚 晴

空中的闪电,吹灭了所有的星辰。
这夜空,像一张正在受审的脸。
我们在这张受审的脸这么大的
天空里收获死亡和滚滚雷鸣
 
楼群被阴雨天气围困。
合欢树在满天的马蹄声中含香盛放。
房屋里的灯火和晚餐的祷告,
在黑雨中相遇永恒的天空。

风 暴
 
黑沉沉的,一团乌云下,打不开心愿。
就连风,带来的亘古之言,
 
也打不开。黑沉沉的,这团乌云,
走动在你我之中。道路上升起的荣耀,
 
似乎眼前的明天。窗台上的书籍,
于云中,积攒的沙土,总使少年的心,
 
像光一样,陷入茫茫、林间。而他的
田园空旷,空对着轰隆隆的海潮。
 
他们希望光辉,医治山脉,让身体醒来
追随那个死去的精神,进入风暴。

二十一世纪的白天
 
风在大地上行走,我分开海水,
让渔船穿过山林。一般的、不一般的云鳍,
在圣艾克苏佩里小星球上,运动
核雾。物体和对象的契约性,
在过去饱饮花瀑。在属于人类的
任何一个领域里,唯独苍穹中
明亮的众星,恒久地照耀着我们身后
即将隆起的山丘。我从这里,
走到那里。我们的故乡,在万物的踪迹内,
如同上帝瞬间来临。我的工作
是打破一堵又一堵隐秘的墙,但它们很快
就会被更多的遗忘重新筑起,
就像我一旦抓住起飞的羽毛,时间便会将我带到
春天的麦芒。我只能在另一个星球上,
相信我信奉的上主,是绝对的。
我搭乘一艘船,在陆地上,返往回龙寺:一个飞机
杜绝天空的村庄。我站在出航的泥塘中
和溺毙的我在夜路上叠置,
我将从静默的水中流进爆破的磐石。

困境

我回去,我打开关闭我的门。我进去,
室内的雪、阔达,而这不是我的。

我送走了很多朋友,却无法把自己送走。
我站回去、成了一个坟墓,而那气息

变换着。沉睡在光明之中的孩子,
是我洗净的肉身上,所留下的空地。

作品

医生说满树的石榴,已是成熟的思想。
而我坐在斜坡上,安静地看着远方。

柳叶中的阵阵蝉鸣,像雪中的儿童。
但是时间,没有边际,磨出许多锋利的刀,

在我们的身体里堆积,如雪光。当酒精
麻醉体内的疾病之时,我放慢了脚步。

我带上时间,月光,和疾病的性格,举起
斧头,一片雪白的大眼睛,安静地出神。

雪花从空中飘来,落在我的脸上,
安静地融化。从雪花飘落的
寂静里,我触摸到了雪的孤独。
我站在雪中,将自己雕成时间的雪人。
我站在雪中,阻止大雪把你活埋。
你知道的,“这一切,是那么多余,
多余的,叫人相信死。”可是,
我还是迷信爱。我孤身一人走到
夜晚的尽头,这路程多像森林!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